能源議題
專文探討/時事報導
2021.01.12
時事
[時事]椰子殼發電再回收碳排 日本生質能發電廠創舉成全球首例 (20210112-低碳生活部落格)
很多生質能的算法,是從椰子樹開始種植過程「吸碳」來算的。「總吸碳量」減去「總發電的排碳量」有可能是負數。
文章並提到燃燒後的碳,經由碳固化、不使它排到大氣中。
其實燃煤電廠也可以這樣做。但只會降低排碳量,無法「負碳排」。重點是煤炭開採不像種椰子樹,生長過程有吸碳。
原文連結
椰子殼發電再回收碳排 日本生質能發電廠創舉成全球首例
2021-01-12宋瑞文
去年日本產業和學界成功研發出新的碳捕獲、儲存及再利用技術,協助發電廠轉型成負碳電廠,藉由這個例子將帶領讀者了解過去較為陌生的「負碳排」概念。
在節能減碳已成為顯學的今日,讀者可能常聽到「實質零碳排」或者「碳中和」,表示總碳排為零的減碳概念,但「負碳排」就比較少出現了。總碳排為零已不容易,負碳排又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日本一座生質能發電廠,便達到了這樣的成就。
2020年10月底,東芝能源系統公司(Toshiba Energy Systems)發布新聞稿表示,包括該公司在內,東京大學、電力中央研究所等18個法人,參與三川發電廠(生質能發電)建設的二氧化碳分離回收設備的啟用。
三川發電廠的CO2分離回收設備(圖:東芝能源系統新聞稿)
這次啟用是全球首例,成功將生質能發電廠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加以大規模回收利用。三川發電廠配備大型二氧化碳分離與回收系統的生質能電廠(BECCS,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由東芝子公司「SIGMA POWER 有明」經營、位於福岡縣大牟田市的三川發電廠,是東芝集團旗下第一座以生質能為主的發電廠,裝置容量為5萬kW,可供應相當於8萬家戶所需要的電力。
火力發電起家 三川發電廠轉型負碳電廠
三川發電廠最早(2005年)是一座燒煤的火力發電廠,2008年開始混燒木材。在全球開始關注暖化議題的時空背景之下,2017年改裝成現在的生質能發電廠,主要使用椰子殼(Palm Kernel Shell,在日本簡稱為PKS)當作燃料。椰子殼是生產棕櫚油時的副產品(農業廢棄物),由於水份少、熱量高,於是成為生質能發電的常用燃料。主要從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進口。
經營生質能發電廠後,和過去相比,三川發電廠一年碳排減少30萬公噸。電廠附近有港口,一年可以進口大約20萬公噸的椰子殼,廠區內部大概3個足球場大的專用儲存場,最多可以儲存3萬噸的椰子殼,因此短期也不怕燃料缺貨,仍可維持穩定的供電。
椰子殼在成為生質燃料之前的植物階段,經由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即使燃燒後產生的碳排,生質能發電還是能夠達成碳中和。再加上二氧化碳分離回收技術,燃燒後的二氧化碳不再蓄積於大氣,等於實現了「負碳排」。
三川發電廠生質能發電設備(圖:東芝能源系統)
十年一刻 二氧化碳分離回收系統成功運轉
早在2009年9月,三川發電廠就透過當時實驗性的分離回收設備,每天回收10公噸的碳排。之後不斷研究開發,目前可以達到每天回收五成、相當於500公噸以上的碳排。而在三川發電廠順利地回收大量碳排後,也有其他的生質能發電廠準備跟進。此外,同樣的設備也有應用在火力發電廠的規劃。
回收的高純度二氧化碳,可以成為合成氣的原料。利用合成氣和微生物觸媒,可以做成石化原料的乙醇(酒精)。
三川發電廠之所以能夠回收大量碳排,源於東芝集團2014年開始、關於大規模二氧化碳分離回收技術的規劃與時程。2014~2015年先做前導計劃,2016~2020年建設相關設施並實際運轉。最終,二氧化碳分離回收系統在2020年完工並開始運轉。
CO2分離回收技術時程(圖:東芝CCS實證事業簡報)
日本政府盼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技術 成為有力減碳工具
日本環境省希望工廠碳排的分離、回收、利用與儲存技術(CCUS,Carbon dioxide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能在2030年的民間社會達到商用規模,為地球暖化問題做出貢獻。
CCUS供應鏈想像圖(圖:環境省簡報)
能源知識庫資料顯示,在台灣,台電計畫在台中火力發電廠,建設燃燒後捕獲碳排的先期測試系統研究,預期每天將有10噸碳排捕獲能力,附近的儲存場所也初步敲定。相關規劃也成為東芝集團對火力發電廠二氧化碳分離回收技術的研討案例之一。
台中火力發電廠碳排問題,長期為國內關注焦點,未來也期待CCUS技術,能成為台灣減碳的有力工具。
原文連結
2019.12.04
探討
[影音]101氣候教室:再生能源《國家地理》雜誌 (20191204-國家地理雜誌)
使用再生能源的好處有很多,但它也並非沒有缺點。這個短而完整的影片,很適合大家來看喔!
原文連結
101氣候教室:再生能源《國家地理》雜誌
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2019/12/4
使用再生能源的好處有很多,但它也並非沒有缺點。從太陽能到風力發電,快跟「101氣候教室」一同來探索這種世界上使用率增長最快的能源類別吧!
★想看到最新鮮影片或與國家地理小編聊天互動的請訂閱★更多精彩內容在國家地理官網:http://www.natgeomedia.com/歡迎來國家地理粉絲頁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natgeomedia/請在Instagram上關注我們:https://goo.gl/1rRAI8
原文連結
2019.06.28
時事
[影音]臺灣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風險也高!(20190628-媽盟直播室)
臺灣的能源98+%依賴進口,原料價格波動影響國家安全,也對物價造成影響。 能源自給不僅可以保障能源安全,也能促進本地的經濟發展與循環。
原文連結
2019 媽盟直播室 Episode 26
– 臺灣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風險也高!
MomLovesTaiwan2019/06/28
臺灣的能源超過百分之98依賴進口,不僅有運送上的安全問題,也容易因為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國內的相關物價。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徐光蓉理事長指出,從這個月中油運石油腦貨油船在中東遭水雷襲擊,貨品全毀的教訓,臺灣應該積極檢討能源的自給率問題,不僅可以保障能源安全,也能促進臺灣本地的經濟發展。
原文連結
活動訊息
預告/紀錄/媒體報導
活動預告
2024.06.04
從食物安全到能源自主的前哨站-名豐豆腐天空10號公民電廠學習之旅
從一塊非基改豆腐,到一座公民電廠,
從安心飲食到綠色能源,名豐豆腐是我們長久的夥伴,
默默的守護著台灣的食物安全和能源永續。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黃老闆分享他的心路歷程,品嘗香濃豆漿,
並且認識由綠電合作社在名豐豆腐廠屋頂建置的「天空10號」公民電廠。
時間:6/4(二) 上午10:00~12:00
地點:新北市新莊區復興路三段50號 (地圖請點此)
歡迎共同學習,請填寫以下表單報名,並留意E-mail的報名確認通知。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wsuhy2VToUxjj5Ed7
報名人數:30人
**交通指引**
1.捷運中和新蘆線「頭前庄站」沿思源路至復興路右轉,步行約12分鐘
2.捷運環狀線「幸福站」沿思源路至復興路左轉,步行約13分鐘
3.鄰近公車:
616,835,820 至「復興路三段」
99,813, 813區間車,845,918,920,982,藍18 至「思源復興路口」
主辦單位:綠主張綠電合作社
合作單位:名豐豆腐,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活動紀錄
2024.06.24
活動紀實|綠主張綠電合作社【氣候緊急!國際合作社前談能源轉型】 《翻轉社區——人民發電廠》紀錄片放映+從世界能源脈動談台灣核能政策 @女書店
主講: 崔愫欣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董事。著有《海島核事:反核運動、能源選擇,與一場未結束的告別》。
文。圖/女書店整理
週一午後傾盆大雨,仍然不少人冒雨前來女書店,參與綠主張綠電合作社講座,一同關心台灣能源議題。
❝那些成功的革命,都是從公民發起的。❞
適逢7月1日國際合作社節,世界各地有超過數千個再生能源合作社,由公民投資、分配,並供應各自的能源需求。截至今年初,台灣已有六個以能源為主的合作社。綠主張綠電合作社創辦於2016年,是台灣第一個因應地球暖化而成立的能源合作社。理事主席許秀嬌分享創立初衷,期望藉由「合作社」非營利、公民自助互助的方式,共同參與投資再生能源、監督綠能政策發展,逐步推動台灣能源轉型。
由公民擁有電廠,思索營運方式與再生能源的使用,這有可能實現嗎?紀錄片在播映前,由綠電合作社江宜穎專員為我們導讀《翻轉社區——人民發電廠》(We the Power)概念,片中採線性敘事、穿插採訪四個國家再生能源公民運動,偶爾置入代表壟斷者的迷因,描述公民通力合作顛覆傳統大公司獨佔的能源系統,以小搏大的紀實故事。片中提及,德國南部舒瑙社區透過社區自主投票,取得電網經營權、西班牙大眾能源合作社建置太陽能板為社區自主發電、英國Energy Garden則注意到當地電費高昂,社區青年或弱勢族群面臨能源貧窮問題,希望以教育讓公民得知小型發電措施與自行取得能源的可能性,這些賦權(empower)於公民的參與過程,反映公民在能源轉型政策的重要性。不過由公民自主發起的能源革命,必須在法律上有所保障才能走得長遠,因為能源議題不只是關乎能源,更是涉及「全球資本主義走向失控的議題」。循此背景,歐洲可再生能源合作聯合會( REScoop )成立,積極推動倡議、立法,除了保護民眾所擁有的電廠,也確保餘電販售在市場上能獲得與大企業平等的機會與權利。
映後專題講座,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帶我們從世界能源趨勢回望台灣能源政策。談及願意用「非核家園」一詞推動能源轉型的國家,德國走在世界之先、台灣緊跟其後,德國推動起因從環保、反核再到希望能源自主。在台灣常有核電是再生能源的迷思,崔愫欣解釋,核能鈾礦燃料並非可再生,核電非綠電更非零碳能源,核能產業更有著成本逐年升高、環境爭議過多、投資意願低落的缺點,相較於再生能源,核電已然成為夕陽產業。
「淨零排放」是各國面對氣候緊急的出路,根據聯合國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研究,唯有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水準,才能在21世紀末讓全球溫度上升不超過攝氏1.5度。針對2050前淨零碳排,多國宣示以外,越來越多企業參加RE100(綠能成為生產要素),歐盟也祭出碳邊境調整機制因應。國際能源供給趨勢亦顯示減煤、減油、減核,增加天然氣與綠能的走向,國際能源總署繼而提出,行為改變與提升效能才是全球邁向淨零的關鍵。
回到台灣,台灣是繼日本、南韓後,將淨零排入法的第三個亞洲國家。崔愫欣認為,台灣雖然的再生能源產業起步較晚,但以綠電、天然氣降低燃煤的路徑,是符合國際趨勢的策略。觀察台灣2023年的發電結構,目前以燃煤、燃氣為主,核能僅佔6.31%、再生能源達9.47%。面對有政治人物主張以核電延役替代再生能源發展,崔愫欣以各式數據與專業研究為我們一一解析,其潛在風險包括現有核電廠設備已老化且有多次故障紀錄,可能導致核災事故、核電廠址緊鄰斷層、台灣人口密集,核災疏散困難、核電燃料池已爆滿,高階核廢料無處可放,及無視環境責任,核廢料最終場址至今難覓,皆顯示出核電窒礙難行。至於如何以再生能源達成政府2050零淨路徑規劃,崔愫欣表示無論是公民團體或企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感謝綠主張綠電合作社使用女書店場地舉辦【氣候緊急!國際合作社前談能源轉型】講座,透過影片認識各國能源轉型方式與公民行動的力量。感謝許秀嬌主席精彩主持、夥伴江宜穎細緻導讀,非常榮幸與學員共同聆聽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崔愫欣秘書長深刻觀察,佐以豐沛的數據、研究,從世界能源脈動探討台灣現行能源政策,並深入分析台灣核能延役的危險性。
也謝謝今日午後冒雨前來熱情參與響應永續再生能源專題討論及對綠電支持,來自英國、香港、各地關心核能議題與能源轉型的好朋友們交流分享,期待下場講座再聚敘。
延伸閱讀:《海島核事:反核運動、能源選擇,與一場未結束的告別》,王舜薇 著,春山出版➙https://reurl.cc/MO5R4X
媒體報導
2023.05.16
零出資,小屋頂也能有太陽夢-環保署天空11號公民電廠
綠電合作社與公家機關首度合作的公民電廠
──環保署屋頂「天空11號」
分享媽盟直播室節目「零出資,小屋頂也有太陽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vPVRQLJR4&t=529s
聽聽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處長的介紹
1:20 公家機關突破困難做太陽屋頂
5:50 綠電合作社推廣公民電廠
7:45 零出資?出租屋頂的好處
10:50 發電成果
12:00 公民電廠的角色
13:20 呼籲低碳永續社區參與
#合作發綠電,需要更多單位一起加入!
歡迎加入我們:https://www.greenadvocates.org.tw/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