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預告/紀錄/媒體報導

活動紀錄
活動紀錄
2017.07.05
[影音]臺灣公民意識與公民電廠(20170705-綠色和平)
  怎樣才算「公民電廠」?公民共同出資、有歸屬感、大家參與決策、具有社區意識,並且有認同的所得分配。從反核到成立公民電廠,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為你說說一路走來的始末。    原文連結    臺灣公民意識與公民電廠 綠色和平 東亞分部-臺灣(GPEA Taiwan) 2017/07/18   20170705「建立穩固、永續之再生能源市場發展國際論壇」   主辦單位:綠色和平、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     今年初,電業法正式修正通過,「綠能先行」成為電力永續發展中的最大公約數。這一步的跨出,也讓臺灣發展再生能源市場、機制以及產業都往前邁進、露出曙光。     德國花了10年時間,從2005年再生能源3%達到33%。德國的綠電典範,臺灣能夠借鏡多少?     這場論壇,綠色和平特別邀請德國公民再生能源售電業「綠色和平能源合作社(Greenpeace Energy)」的政策溝通長-馬塞爾‧凱芬海曼(Marcel Keiffenheim)來台,分享綠色和平能源合作社在德國成立、發展的背景以及實務經驗,並和台灣綠電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天泰能源總經理陳坤宏,共同擔任論壇專題主講者。由經濟部次長楊偉甫、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行政院能源暨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分別擔任三場專題演講引言人,與現場出席的公民團體、再生能源業者、官員、學者專家,就「一、德國推動綠電的經驗」、「二、臺灣公民意識與公民電廠」,以及「三、售電業在再生能源交易市場建立的關鍵性」三大議題,進行討論。在最後一場圓桌論壇就如何建立臺灣永續綠能市場及推動公民參與、售電業發展等議題,充分交換意見。    原文連結 
活動紀錄
2017.05.18
[紀錄]遊憩綠能效益多多 清水地熱見學
遊憩綠能效益多多 清水地熱見學 文:張鳳 圖:孫博萮 不能為反對而反對 得多方認識了解   2012年的311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周年,我開始參加反核遊行,以實際參加活動,支持非核家園的理想。也因此開始關心再生能源相關議題報導,驚訝於台灣的「能源自給率(當時僅約2%)」,甚至不如糧食自給率(當時約32.7%)」,認為社會大眾需要有更多的認知與了解。2017年5月綠主張綠電合作社舉辦的「蘭陽地熱見學」,讓我有機會實際走訪相對陌生,卻被喻為台灣發電潛能最高的再生能源:地熱發電。   當天上午由王守誠老師(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秘書長)、林子淵老師(蘭陽地熱公司技術總監),為學員們講授地熱發電的原理、技術、以及地熱發電在其他國家與台灣發展的現況。   (王守誠老師、林子淵老師講授地熱發電)   地熱綠能可作基載電力 減少對灰電依賴   台灣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地震很多,但是福禍相依,地熱資源也很充沛。我們熟悉的溫泉,是被地熱加熱後,自然湧出地表的地下水。而地熱發電的原理,則是將水透過地熱昇溫產生蒸汽,再讓蒸汽推動渦輪機旋轉發電。   地熱發電不受季節、時間之影響,隨時都可以發電,也隨時都能關閉。能夠提供「穩定綠能」的特性,讓地熱能可作為「基載電力*」的另一個選項。再生能源的發展,應著眼在地資源的優勢,而台灣的地質環境,正有著發展地熱能的良好條件。 *用來滿足電網系統最低基本電功率需求,需持續不斷發電。台灣目前以火力、核能供應基載電力。   環太平洋三兄弟 菲律賓、台灣與日本   台灣和菲律賓、日本有許多共通點,同為島國、互為鄰居、還皆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地熱發電的研究日本最早開始,並在1960年代取得成果。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促使台灣和菲律賓開始發展地熱能。   1986年車諾比核災發生。   與兩個鄰居不同,菲律賓選擇放棄核能,朝能自給的地熱發電持續精進,如今已成為世界地熱發電第二大國,還輸出技術與經驗。其他兩國則因能源政策轉向(誤以為便宜的火力、核能),加之台灣碰上技術課題,日本則是與溫泉業者的溝通瓶頸,90年代先後停滯了地熱發展。   日本雖然減少了後續的開發,但國內仍有17處持續運作,技術並未衰退也輸出全世界,包括冰島在內,全世界7成的地熱設備是日本製。2011年福島核災後,地熱發電又重新得到注目,新開始運作的有49件,目前研討中的有34處。   (讓人寄予厚望的新廠區)   觀念影響判斷 地熱應用的真正挑戰   台灣地熱發展放空近30年,技術及觀念都跟國際嚴重脫節,人才也出現斷層。間接影響到了能源政策(認定地熱發電不可行)、環評結果(環評委員缺乏知識來判斷可行),造成當今有潛力卻難以執行的窘局。   據王老師說明,探勘地熱不但對能源有幫助,對於我國的地質、地震、地球科學的整體研究,都大有可為。未來若地熱產業持續發展,就會需要更多研究、資料分析、探勘相關人才,促進地質科學領域發展外,整體的就業需求也會提昇。而溫泉與地熱是共生的,探勘技術也對溫泉產業有所助益。所以地熱不僅是發電、溫泉等熱能效益,在研究、就業、地方發展上都能帶來正面影響。   (重啟台灣地熱發電希望的「清水地熱九號井試驗計畫」)   地熱的好 從食物和能源開始領教   下午,我們沿著蘭陽溪驅車前往「清水地熱風景區」,從享用溫泉餐開始。大家七手八腳地,用溫泉水煮熟馬鈴薯、紅蘿蔔、玉米筍、雞蛋、花生……等,簡單的烹煮,更能感受到食物原有的鮮美甘甜,以及一群人共煮的樂趣。   (較高溫的溫泉水用以煮食)     此處雖被稱為風景區,但前身其實是1981年成立的,全台第一座地熱電廠,也讓我們成為世界第14個地熱發電國。最初功率高達2000kW/時,但經過12年的運轉,維修瓶頸讓發電效益持續下降,最終在1993年停止運作,後來移轉給宜蘭縣政府,規劃為地熱休閒遊憩區與地熱發電小型示範區。   園區的另一處是我們今天的參訪重頭戲,由工研院和宜蘭大學、蘭陽地熱資源公司合作的「清水地熱發電試驗計畫」。我們沿著發電設備區,往地熱發電的源頭走去,此時蘭陽地熱公司高成炎董事長,已經在監控機房附近等著我們的到訪。   (不懈地推動地熱發電的高成炎教授)   大自然的資源 虛心領受   現場見到幾處噴出熱氣的噴氣井,在冒出噴氣井之前,這股熱氣已經透過發電設備24小時不間斷地產生電能。而地熱不光只服務發電而已,地底下的水與熱產生熱氣和溫泉,在溫度最高的時候取其發電,發電之後的溫度適合提供給大眾煮食、或是泡湯;另行分流較低溫的溫泉水還可用作足浴池。   (舊發電廠的噴氣口)     在這裡,我就像看到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資源,我們全然虛心領受,毫不浪費。感念有如守誠老師、林子淵老師、高董事長……等一群人對於地熱發電的投入,讓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運用台灣在地的能源來發電是指日可期的進行式,期待台灣邁向提高能源自給的長遠目標。   (知性又感性的地熱發電參訪)   參考報導: 地熱發電傳好消息 民間與學界合作 清水地熱成功併網(2019/04/29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217681
活動紀錄
2016.11.18
[影音]從再生能源看行政院版電業法座談會(20161118-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以電的消費者的身份,塑造我們的未來。在「從再生能源看行政院版電業法座談會」中,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黃淑德理事主席與大家分享。    原文連結      161118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黃淑德理事主席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 2016/11/20  原文連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