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預告/紀錄/媒體報導

活動訊息
活動紀錄
2018.09.14
[紀錄]創能節能 缺一不可 拜訪DOMI綠然
創能節能  缺一不可 ──拜訪DOMI綠然     炎炎的夏日午後,我們來到DOMI綠然位於復興南路二段的辦公室。辦公室不大但很有回到家的溫馨,開放的空間讓人與人沒有隔閡;會議室前有一個小小的桌子,桌上擺著綠然開發的系列節電產品,以及他們對大自然的承諾:「把樹種回森林」。   綠電合作社主要業務在屋頂太陽能板的建置,不僅是創能也是另類節能。而DOMI綠然則是在協助企業做節能規劃,教導他們如何輕鬆節電,此外也積極參與社區推廣活動;近年來更與各地方政府一起,協助經濟弱勢的家庭更換LED燈,這些年已服務約3,200家戶。大家有志一同,因如此有了此次的拜訪。   (參訪DOMI綠然能源)     創辦人之一的胡德琦Tammy說,當初會創辦DOMI綠然,起緣是有了孩子之後,開始去了解自己把孩子帶到什麼世界。大女兒出生在北京,當時北京的天空時常霧霧的,一整年看不到幾次藍天;人,生存的最基本權利不就是「陽光、空氣、水」嗎?於是她決定帶著家人,回到濶別以久的台灣高雄,她出生、長大的地方。   回台灣後,她發現台灣的空污問題其實也不小,直到有一天,她帶著剛出生的二女兒出門。在過馬路等紅綠燈時,綠燈一亮,機車全數加油揚長而去,空氣中留下濃厚的汽油味。機車的排氣孔高度正是娃娃車的高度,當下的她沒多思索,抱起女兒拚命狂跑,她只有一個念頭:為何小小的孩子要吸到這個,不是她製造,卻是她要承受的不自然味道?正因如此,她清楚而堅定確認,該用自己的力量去留下適合孩子們生存的環境,「DOMI綠然」於焉誕生。DOMI在拉丁文是『家』的意思,希望公司所有的想法與作為,都是從對家人的愛出發。   (節能創能雙璧合一,推動能源轉型!)     綠電合作社主要致力在促成「我們不只是能源使用者,更可以成為能源製造者」的未來;DOMI綠然則是著重在,覺察我們每天生活當中,有哪些能源是不小心被浪費而不自知。他們協助企業或家庭找出吃電大怪獸,並教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他們不只提供節電的產品,還協助環境規劃改造、領導工作坊,幫助大家都能輕鬆在生活中做運用,而不只是會呼口號而已。   成立5年左右的公司,還提供了許多年輕學子在踏出校園前實習打工的機會。拜訪當天,文化大學老師即帶著年輕的同學一起來參與討論,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參與現在最熱門的課題──「節能減碳」。   (B型企業DOMI)     要照顧我們發燒的地球、要成功能源轉型,「創能」與「節能」缺一不可。這些想法,這一代的我們有責任努力實現,也有責任好好將交棒給下一代。
媒體報導
2018.07.02
[媒體]女人合作發綠電 開啟一條公民參與能源轉型之路(20180702-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能源是經濟議題,而合作社是兼具社會關懷哲學與經濟企業效率雙重特性的組織。共同「出資、利用、經營」、一人一票、為了更好的未來而非短期利益,重視社區、人與人結合的精神,都是經營合作社與私人企業的最大分野。    原文連結  女人合作發綠電 開啟一條公民參與能源轉型之路 2018/07/02 by 江妙瑩     為了促成2025年非核家園,公私領域總動員,但也發生不少乖怪陸離的現象,例如把埤塘抽乾施工光電,無視生態、也不用環評(見 一張照片惹怒環團與學界!為何綠能種電幾乎免環評?)不僅埤塘、漁塭、濕地、農地……等土地瘋種電的結果,不僅破壞生態環境,也對糧食自主衝擊大;另一方面,卻有一群台灣女人,從「要孩子,不要核子」街頭抗爭中,重新調整社運路線,希望開啟一條人人皆可參與能源轉型的行動,作為告別核能及燃煤火力發電,擴大公民投資綠電的第一哩路,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簡稱綠主張)在2016年於焉誕生。   (2018年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社員大會。前排右二為首屆理事主席黃淑德。綠電合作社提供) 反核多年,下一步呢?   反核多年,當年攜子上街的主婦,轉眼間已成了反核阿嬤,如今核四電廠封存,「多年來,大家不斷自問:反核下一步究竟往何處去?」首屆理事主席黃淑德說出反核人士的焦慮心情,發起綠電合作社是受到許多的召喚。她指出,「確保人人享有負擔得起、可靠的、可持續的現代能源」是聯合國確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SDGs),也是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環境友善型能源的關鍵目標。她進一步指出,台灣雖然從2009年就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但民眾大多認為投資或裝置太陽能發電與自己無關,再加上申請流程與審查作業相當繁複,一般人很容易打退堂鼓,因此,我們目前能看到大型的太陽能光電系統或風機發電,不外乎是政府專案設置或是外資企業投入的計畫。如何摸索出一條可供公民選擇及參與的能源轉型之路,正是主婦聯盟媽媽們告別核電與石化能源的新公民行動。   為何選擇用合作社來集結行動力?   據統計,2017年12月底止,台灣成立了4,1101個合作社/場,其中以消費合作社為多,占約44%;其次為農業、工業生產合作社,占約18%;再來農業及工業運銷合作社、農業及工業勞動合作社與儲蓄互助社,各約占8%,綠主張為合作經濟打開新的想像,「但能源合作社究竟怎麼營運?普遍缺乏理解與實務操作經驗」黃淑德坦言。   (天空1號併聯發電之後,綠電合作社社員於今年4月14日親至案場參訪見學。綠電合作社提供)     黃淑德憶及學習綠電生產的濫觴指出,2013年,主婦聯盟合作社委託汗得學社辦理能源教育培訓活動,發現能源議題複雜無法快速培訓種子講師,於是經過7個月的學習討論後,2014年促成了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公司成立。公司運作磨合結果,來自主婦聯盟合作社與汗得學社的股東,在公司治理的價值上扞格不入,「社企畢竟是公司營運,在決策方向討論與決議執行上,是極少數人說了算」;接著,陸續有其他社企型的綠電公司,例如,綠點能創的「陽光伏特家」募資平台,是以群眾募資方式集結投資、買賣太陽能光電板,「這仍是強調投資者個人的獲利回收,或是以公益回饋特定社福團體,不強調股東之間的關係與社區連結」,黃淑德認為,能源是經濟議題,而合作社是兼具社會關懷哲學與經濟企業效率雙重特性的組織。共同「出資、利用、經營」、一人一票、為了更好的未來而非短期利益,重視社區、人與人結合的精神,都是經營合作社與私人企業的最大分野。   自2016年10月22日金秋地球日創立大會至2017年底,綠主張已有158個自然人社員,7成5以上為女性,和4個法人社員(主婦聯盟基金會、主婦聯盟合作社、生態關懷者協會和綠色和平基金會),總股金達404萬7,500元。位於苗栗頭份的第一個案場「天空一號」也在2017年底併聯發電了,「雖然只有10kWp,但為體現『在地投資、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循環經濟,終於踏出第一步了(註:10kWp,一年產生電能約13,500度)」。令人期待的高雄杉林天空二號,也預計在今年7月完成併網發電,綠主張因而有了南北兩地的晴空能源教室。   (位於苗栗頭份社區裡的天空一號案場。綠電合作社提供)   開創綠能社區化的另類模式   綠電合作社運作經驗累積後,綠主張正與「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簽訂「共同開發合約」,在該協會的台中市辦公室屋頂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目前已完成硬體部分設計,預計建置 19.8kW 太陽能發電設施,希望能成為全國340個儲蓄互助社常態示範觀摩的地點。同時,綠主張與儲蓄互助社相互成為法人社員,黃淑德說,目的一,鼓勵各儲蓄互助社於其所在社區活絡股金推動綠能;目的二,綠主張可以申請專案借貸融資,她強調,這種透過「合作社間的合作」,促成資金與技術的交流、台灣綠能社區化的另一種模式。   黃淑德說,311震災後,日本大力推展綠能,同時訂立了2030再生能源導入目標,並自2012年7月起,實施固定價格躉購(FIT)制度後,再生能源設置量也急速增加,特別是太陽光電。因應氣候變遷,各國極力推動綠能的時空下,台灣生產的太陽能板卻僅2%裝在台灣本土!在這段裝置小型太陽能光電系統的過程中,黃淑德坦言,面臨的諸多挑戰,例如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與台電的公文往返、建物產權複雜、缺乏使用執照……在在考驗民眾自主裝置太陽光電的熱情與耐力。她主張,在人口密集的台灣應該善用屋頂發電,創造社區減碳、能源生產模式的草根行動,可說是當前推動再生能源不可忽視的力量。   資料來源 黃淑德(2016)〈推動永續的和平: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綠主張》月刊,2016年12月,159期。 黃淑德(2017)〈氣候行動的新公民組織──綠主張綠電合作社〉《氣候變遷與綠色女力國際論壇》。頁100-102。 黃榆晴(2017)〈滿足全面向生活的合作社〉《綠主張》月刊,2017年6月,175期。 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2018常年社員大會手冊。   延伸閱讀 女人開啟綠能、照護合作社新想像 融合合作經濟與照護事業 實踐社區共學、共好與共老    原文連結 
媒體報導
2018.06.22
[影音] Only the sky is the limit! (20180622-媽盟直播室)
  只要住戶擁有屋頂,或集合式住宅有一個對於屋頂的共同想像,大家用參與式民主或參與式過生活的方式來善用這個空間,為我們的下一代舖一條路,讓他們使用的能源有更多來自再生能源。  原文連結  媽盟直播室 Episode 25 – Only the sky is the limit! MomLovesTaiwan 2018/6/22   台灣第一個以合作社形式成立的公民電廠:綠主張綠電合作社,創立後將近一年,才順利完成第一個案場「天空一號」的併聯發電;18.5坪的面積能裝置10Kw的太陽能面板,對很多擁有小面積屋頂的屋主極具鼓勵效果。綠電合作社認為如果政府政策對於小市民參與綠能發電提供更多的行政協助,將吸引更多人加入。  原文連結 
媒體報導
2018.06.15
[影音]公民電廠向前走(20180615-媽盟直播室)
  每個人都是能源的消費者,綠電合作社集結公民的力量,善用台灣陽光的資源,轉身成為能源生產者,讓大家看到再生能源推廣的可能。用共同的資金、用夢想中想要完成的決心,朝向共同的未來,創造孩子更好的未來。    原文連結      媽盟直播室 Episode 24 – 公民電廠向前走 MomLovesTaiwan 2018/06/15   國際上致力於能源轉型的國家,幾乎都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現象,那就是公民電廠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台灣在2016年底終於有第一家公民電廠成立:綠主張綠電合作社。但是從創立後到第一個案場併聯發電,耗時超過一年。這一路雖然篳路藍縷,但也驗證了,螞蟻雄兵的力量不可忽視。    原文連結 
媒體報導
2018.02.02
[媒體]自己的綠電自己種(20180202-民視)
  第一個由民眾發起的綠能發電的小型機構「綠電合作社」,希望在2025年之前,推動民眾使用再生能源的習慣,也要督促政府儘早落實能源轉型。    原文連結      自己的綠電自己種 「綠電合作社」正式成立用   鍾能銘、李志華、沈培智 2018/2/2     為了推廣使用綠電,第一個由民眾組成的綠電合作社,正式成立。資金的來源,都來自會員的集資,發電的盈餘,合作社會再回饋給會員。希望鼓勵會員使用綠電,同時也加入生產綠電。   拿著標語高喊口號,綠電合作社會員滿臉笑容,宣布台灣第一個以「公民小額集資,推動參與發綠電」正式成立。   主婦聯盟副執行長吳心萍:「很多國家綠電合作社,其實它就是很主流的一個方式,民眾就是發電最主要的力量,所以我們很榮幸扮演催生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催生者的角色,也有了第一個案場。」   綠色和平基金會總監卡門:「很開心台灣也有綠電合作社,達成這樣重大的目標,不僅對台灣來說很重要,對全世界環保也很重要。」   強調「自己的綠電,自己種」,目前綠電合作社的成員一共有166人,募得資金大約有400萬。經過溝通選址之後,綠能合作社,就在苗栗這一處會員的3樓透天厝頂樓上,就設置了太陽能板。建置的64萬,就是來自於合作社共同資金。每年發的電,將近有1萬1000度,發電收入有8萬多元,扣掉成本之後,盈餘再回饋到合作社。鼓勵會員使用綠電,同時也加入生產綠電。   綠電合作社主席黃淑德:「國家有國家的目標,可是我們人民也可以大膽一點,人民的目標就是2025年的目標,就是人人都有機會選擇綠電,合作社出資利用跟參與,所謂的決策參與都是人民,它不以營利而是以滿足我們,生活新的渴求。」   第一個由民眾發起的綠能發電的小型機構「綠電合作社」,希望在2025年之前,推動民眾使用再生能源的習慣,也要督促政府儘早落實能源轉型。(民視新聞/鍾能銘、李志華、沈培智 台北報導)    原文連結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