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預告/紀錄/媒體報導

活動訊息 活動紀錄
[紀錄] 綠主張2020能源學習作伙行-- 鹽田及濕地光電 x 節能辦公室 x 太陽能及沼氣發電
活動紀錄
2021.03.04
[紀錄] 綠主張2020能源學習作伙行-- 鹽田及濕地光電 x 節能辦公室 x 太陽能及沼氣發電

鹽田及濕地光電 x 節能辦公室 x 太陽能及沼氣發電

圖、文:吳宛柔

 

此次的能源旅行不僅是學習能源和生態 ,同時也帶大家離開連續多日陰雨的北部,尋找陽光及拜訪與主婦聯盟多年合作的生產者。 大家一早就在北車集合,隨著車行向南,太陽也漸漸探了出來。在坐擁陽光的南部,近年來陽光也逐漸變為重要的資源,自從躉購制度上路後,南部的太陽光電案場可說是蓬勃發展。由於台灣地狹人稠、生態系統多樣,關於農地、魚塭和生態爭地的問題一直都是太陽能發展中的焦點。

 

與鳥共生:鹽田濕地上的太陽能電廠

 

我們的第一站是位於嘉義布袋的艾貴義竹電廠,此電廠由美商韋能能源的子公司,台灣艾貴太陽能源公司負責開發。韋能能源2012年在新加坡成立總部,全球有185座再生能源電廠,2015引進台灣。這個位於濕地上的電廠,從2017年開始評估,到了2019年便完成了70MW容量的施設開始售電,全球資本在能源開發的速度和影響力上可見一斑。

 

位於鹽田濕地上的太陽能板高度相對較高。

 

從高處俯瞰,大面積的太陽光電板中浮出一隻黑面琵鷺的圖樣,這是由於此位址正是過去的布袋鹽場,鹽田廢棄之後,能源局將原先分為1到9區的鹽場,扣除已經不是鹽田的1至5區,及6、7區生態保護區,將剩下的8、9區劃為發展光電的示範區域,由韋能及天泰能源得標。此案場是8區加之9區的一部分,四周皆是魚塭,雖然不如6、7區保護區,但仍是野鳥密集出沒的地方。為我們解說的鳥會人員便提到,布袋全區有40000隻水鳥,為全台最多,而黑面琵鷺有800隻,光是艾貴義竹電廠附近就有200隻,數量上占了20%。也因這樣的生態特殊性,此案場僅開發70%的面積,共計55公頃,剩下30%的20公頃土地則作為野鳥的生態區,並從開發初期便和中華鳥會以及邱彩綢老師合作。

 

艾貴義竹電廠一方面為了野鳥的活動空間,一方面為了東北季風帶來的揚塵問題,案場設置水門及抽水站,視情況調控水位,由於自有抽水站,若是遇到颱風或豪雨,也不必擔心淹水問題。2018年韋能在準備施設期間遇上823洪水,因此太陽能的模組支架增高至1.7公尺,比百年洪水量再多50公分,這樣的調整也可看出過去氣候的常態已被破壞,氣候行動迫在眉睫。由於處在野鳥多的地區,鳥糞會影響到太陽能板的效率,增加清洗頻率的需求,不僅如此,鳥糞會使發電及發熱不平均,導致電路的損壞。鳥糞和灰塵產生的熱斑是不可逆的,若情況太嚴重,只能將整個面板撤換。太陽能板的清洗則是利用水車、刷子,另有空拍、無人機、紅外線構成鳥糞及灰塵監控系統,平均一年清洗1點多次,其餘則重點清洗。由於鹽田本是太陽充足的地方,艾貴義竹電廠的發電效率可達到年平均一天4小時。

 

環境方面雖也考慮過種植植物,但是鹽田的土地太鹹,植物難以生長,進行太陽能板作業時,也有被壓垮的風險,因而放棄。生態監測則由中華鳥會的高雄鳥會負責,由於不是顧問,僅給予意見。鳥會曾發現電廠附近野鳥減少的情形,調查之後發現是水位調控過高,對於黑面琵鷺等可棲於20公分水深的鳥類沒有影響,但是短腿的鳥類就無法進入。韋能在了解這樣的狀況後,也進行了調整,從言談中可察覺他們對於生態保護的成果十分自豪。為我們解說的鳥會人員提到,野鳥的監測數量穩定之後就不必頻繁觀測,未來也希望附近的社區也能認識附近的野鳥,加入保育觀測的行列。

 

由電廠介紹所二樓看出去的風景。

 

鳥會的人員負責定期觀測,這附近時常有水鳥出沒。

 

於艾貴義竹電廠介紹所二樓的合照。

 

介紹完艾貴義竹電廠後,鳥會的人員也帶我們到附近的太陽能電廠看看。黃淑德理事主席表示,由於這裡是鹽灘地,相對偏鄉的場所,因此廠商特別愛來開發,許多熱錢都流入地方,改變原本的地方結構,綠能儼然成為大型圈地運動。鳥會的人員也提到,並非每個案場都會執行環境影響的相關措施,尤其是公家的案場因對話困難,抗議更多,外商反倒較願意投入心力調整、溝通。雖然短期來看野鳥並沒有大量減少,但未來受到影響是必然的情形。

 

附近漂浮式的太陽能電廠。

 

地球公民基金會:辦公室的節能行動

 

結束了嘉義布袋太陽能電廠的參觀後,我們一路向南前往高雄,參觀地球公民基金會翻新的節能辦公室。地球公民基金會於2007年成立,主要負責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生態調查、政策研究、教育推廣,以及組織公民行動,營運資金則向大眾募款。

 

蔡卉旬主任向我們介紹過去的地球公民基金會辦公室沒有會議室,雖然有同仁的位置,但開會還是要向外租借場所。在考慮更換辦公室地點時,正巧一位熱心人士願意提供空間,正是現在我們所在的新辦公室。當初來探勘時,他們見到這棟大樓西面全是落地玻璃,南面沒有窗戶,底下便是人車來往頻繁的大馬路,不僅溫度很高,空氣品質也不好,鄰近的辦公室全天候開著很強的冷氣。這樣的環境讓他們一度打消了將這裡當作新據點的念頭,但轉念一想,最後選擇了將改造耗能的環境當作一個挑戰,因而他們請來綠適居及建築師,並居中作為協調的橋樑。

 

為了改善室內溫度及空氣品質,空間的改造重點置於隔熱與通風上。首先是西曬的問題,綠適居在落地窗的那側加裝了一道鋁門窗,將熱氣留於落地窗及鋁門窗中的空間,不進入室內,以解決大樓空間過熱的問題。蔡卉旬主任提到,冷氣調低1度會多耗6%的電力,當時臨近傍晚,溫度計上顯示外層玻璃53度,內層玻璃35度;室外45度,而室內僅32度,從數值上來看,達到了很好的隔熱成效。不僅如此,綠適居還利用原先遭建築師反對的動力吸風,從另一側小巷弄吸入空氣、過濾PM2.5、除溼,再利用冷氣降溫,改善室內溫度及空氣品質的問題。由於吸入的空氣經除溼,不僅令冷氣的需求降低,人體也會感到更加舒適。統一將空氣冷卻搭配隔熱使耗能減少,而被排出的廢氣由於比室外的溫度更低,還能通至鋁窗的隔熱空間進行降溫,這樣的方式也令傾向利用窗戶通風的建築師得以接受。此外,舊的地板、長桌、玻璃等也被重新設計,物盡其用。

 

地球公民基金會網站上的改造示意圖。

 

透過這樣的建築改造,地球公民基金會的新辦公室用電只有普通商業辦公室的30%,不僅節能,由於有空氣過濾及除溼,也讓空間更加健康舒適。蔡卉旬主任說很希望有更多人來參觀,知道這樣的節能方法,台灣的商業大樓這麼多,冷氣都開得非常強,卻也未必更舒服。自從新辦公室落成後,同仁們都不用像過去夏天忍著不敢開冷氣,或偷偷至隔壁辦公室門口蹭涼風。同時她也提到,把節能及屋頂型太陽能做起來,其實也是為地面型太陽能爭取時間及空間,減少環境生態上的衝擊。

 

於地球公民基金會新會議室的合照。

 

中央畜牧場:創造循環經濟的養豬達人

 

中央畜牧場是主婦聯盟長期的合作夥伴,目前由第二代的蘇增、蘇鵬兄弟經營,兄弟各有畜牧、獸醫的專業。第一代規模不大,過去飼養1、200頭,但如今中央畜牧場不僅自己培養種豬、人工授精、飼料配製、甚至有沼氣和太陽能發電等等,可以說是走在養豬技術的最前端。充滿開創精神及對養豬的用心熱情讓他們在2015年得到了神農獎的肯定。

 

然而,這樣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農委會曾在20多年前嘗試於畜牧場推行沼氣發電,中央畜牧場也第一批投入,最後卻以失敗告終。到了2013年,脫硫技術已發展成熟,中央畜牧場的沼氣才成功開始穩定供電。蘇鵬表示以前沼氣發的電是自己用,2019年改為1度電5塊之後,才開始售電,平均一天能發。他們也是屏東縣第一座在屋頂放上太陽能的畜牧場,早在2001年時就裝設了340KW,可說是養豬事業中發展綠能的領頭羊。除了將原本會汙染環境的沼氣拿來發電外,畜牧場中也有溫室,將剩餘的沼粒作為有機肥料種植小黃瓜、香瓜,沼液則拿來養殖綠藻,也免費供給農民和行道樹的灌溉。養殖出的綠藻,又能拿來養蝦。這樣從產地到產地,循環不息的資源利用,使養豬也變為一項永續事業。

 

蘇鵬提到過去小型的養豬戶廢水都直接排至水裡,使優養化嚴重,他起心動念開始發展循環經濟,盡可能不汙染環境,就是希望改變養豬事業的形象,讓養豬戶也有好名聲。他說:「解決問題需要智慧,貫徹執行時則需要耐心。」「養豬雖然賺不了很多錢,但負起社會責任,可以生產健康安全的食品給大眾吃。」

 

養殖綠藻的池子。

 

漢翔製作的沼氣發電機。

 

沼氣發電的集氣袋。

 

於中央畜牧場門口的合照,雖然台北持續下雨,但屏東的陽光十分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