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議題
專文探討/時事報導
Category
2021.01.08
時事
[影音]氣候變遷進行式:NASA公佈多組震撼對照圖 (20210108-Line Today)
我們居住的地球正遭遇氣候變遷,NASA 發佈了一個網站,內容包含各地受氣候變遷影響「前 / 後」狀況的影像紀錄與文字說明。
原文連結
氣候變遷進行式 NASA公佈多組震撼對照圖
TomoNews2021/1/8
我們居住的地球正遭遇氣候變遷,NASA 發佈了一個叫做 Images of Change 的網站,內容包含各地受氣候變遷影響「前 / 後」狀況的影像紀錄與文字說明。我們親愛的地球正經歷氣候變遷,保育和保護大自然,是停止氣候變遷不二法則。愛護地球,由你我做起!
原文連結
2019.12.04
探討
[影音]101氣候教室:再生能源《國家地理》雜誌 (20191204-國家地理雜誌)
使用再生能源的好處有很多,但它也並非沒有缺點。這個短而完整的影片,很適合大家來看喔!
原文連結
101氣候教室:再生能源《國家地理》雜誌
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2019/12/4
使用再生能源的好處有很多,但它也並非沒有缺點。從太陽能到風力發電,快跟「101氣候教室」一同來探索這種世界上使用率增長最快的能源類別吧!
★想看到最新鮮影片或與國家地理小編聊天互動的請訂閱★更多精彩內容在國家地理官網:http://www.natgeomedia.com/歡迎來國家地理粉絲頁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natgeomedia/請在Instagram上關注我們:https://goo.gl/1rRAI8
原文連結
2019.09.23
時事
[時事]智庫「米爾肯研究所」:再生能源不僅救地球 也較許多化石燃料廉價(20190923-自由時報)
美國智庫「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創辦人米爾肯(Michael Milken)指出,拯救地球不再是能源轉型的唯一理由,他說,「如今,全球3分之2地區,再生能源要比許多碳基能源廉價」
原文連結
肯亞7月中旬啟用馬薩比特郡風力發電廠,該發電廠為非洲最大風力電廠。(法新社)
智庫「米爾肯研究所」:再生能源不僅救地球 也較許多化石燃料廉價
2019-09-23 22:20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
美國智庫「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創辦人米爾肯(Michael Milken)指出,拯救地球不再是能源轉型的唯一理由,他說,「如今,全球3分之2地區,再生能源要比許多碳基能源廉價」,因此推動永續能源「不僅基於環境因素,也純粹在於經濟理由」。英國石油公司(BP)也預測,20年後,全球多數的電力將來自再生能源,而風力、太陽能與其他再生能源的進展要比人類史上任何其他能源的發展快速。
米爾肯告訴財經媒體CNBC說,乾淨能源科技的投資漸增,意味這類新能源變得越來越具成本效益。他說,「能源成本最低的德州是美國風力發電最大的州」。
如今水力、太陽能與風力等再生能源發展蓬勃,讓10年前質疑這些新能源的批評人士眼鏡碎一地,他說,「若回到10年前的美國,有些大人物還作證說煤無可取代,再生能源只會佔美國能源一小部份」。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2000年至2018年生質燃油與其他非水力發電再生能源的消耗倍增,去年,再生能源佔美國能源消耗的11%,其中風力與生質燃料比例最大。
債券巨擘品浩(PIMCO)副總裁斯圖辛斯基(John Studzinski)指出,投資人越來越注意ESG(環境、社會與公司管理)題材。退休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大型投資人表明想要高ESG分數、聚焦氣候策略的投資標的,他們這麼做「不僅希望為退休基金股東或國家適當投資,也因為他們看好報酬」。
斯圖辛斯基說,5年前若說擁有ESG的投資組合,或許表示該報酬率不高,但現在此觀念已過時,他指出,ESG分數高的企業管治較優、較具活力與競爭性,績效或許超越ESG分數較低的企業。
今年初,英國石油(BP)公司預測,在中國、印度與亞洲其他國家的帶動下,至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成長3分之1,其中75%來自電力產業與營建,同時運輸方面的能源需求也繼續增加,然而當汽車越來越節能,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電動車,該需求將大幅下降。
原文連結
2019.06.28
時事
[影音]臺灣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風險也高!(20190628-媽盟直播室)
臺灣的能源98+%依賴進口,原料價格波動影響國家安全,也對物價造成影響。 能源自給不僅可以保障能源安全,也能促進本地的經濟發展與循環。
原文連結
2019 媽盟直播室 Episode 26
– 臺灣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風險也高!
MomLovesTaiwan2019/06/28
臺灣的能源超過百分之98依賴進口,不僅有運送上的安全問題,也容易因為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國內的相關物價。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徐光蓉理事長指出,從這個月中油運石油腦貨油船在中東遭水雷襲擊,貨品全毀的教訓,臺灣應該積極檢討能源的自給率問題,不僅可以保障能源安全,也能促進臺灣本地的經濟發展。
原文連結
2019.04.29
時事
[時事]地熱發電傳好消息 民間與學界合作 清水地熱成功併網(20190429-環境資訊中心)
1981年全台第一座熱電廠:宜蘭清水,關廠近30年後重啟成功併網,成為繼台東泓泉溫泉渡假村30瓩、宜蘭結元300瓩後,地熱發電近年成功併網的第三案。
原文連結
地熱發電傳好消息 民間與學界合作 清水地熱成功併網
記者 陳文姿報導
環境資訊中心
2019/04/29
地熱發電再度傳來好消息!利用舊有宜蘭清水地熱井,加上國人自製發電設備,蘭陽地熱團隊、台灣大學、宜蘭大學共同合作的「清水地熱九號井地熱發電試驗計畫」在4月16日成功併網,成為繼台東泓泉溫泉渡假村30瓩、宜蘭結元300瓩後,地熱發電近年成功併網的第三案。
清水九號井是目前國內學界唯一地熱研究場域,深度2000公尺,發電容量150瓩,可提供100台冷氣同時間用電。不過,該筆土地租約明天(30日)到期,昨晚才獲縣府口頭同意續約。參與研究的宜蘭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教授蔡國忠今出席記者會表示,併網後還需要長期研究水量與發電的關係、並朝更高裝置容量研究,期望此處能為20幾年來空白的地熱學術研究補上台灣經驗。
清水地熱九號井埰全流式發電機組,為重要學術研究場域。圖片來源:蘭陽地熱公司
學術結合業界 地熱併網再添一例
宜蘭清水地熱是台灣首座地熱電廠。自1981年併聯發電,但因地熱井結垢阻塞於1993年關廠。之後,政府委託工研院在此進行地熱研發並修復部分井。2016年5月宜蘭大學與蘭陽地熱公司以學術研究案向宜蘭縣府租下9號井,進行發電到併網的完整研究。
蘭陽地熱公司技術總監林子淵解釋,地熱是穩定的再生能源,可24小時發電,既具備穩定的基載電力功能,也能靈活因應電力需求變動,配合快速的升載、降載,即時補充電力,是台灣發展再生能源中很重要的一環。 林子淵說,清水九號井裝置容量為200瓩,申請併聯150瓩,約可同時供給100台冷氣的用電。清水九號井採用的是國人自製的全流式發電機組 (TFT),不僅可以利用地熱的蒸汽、連地熱的熱水都可以拿來發電。除少數電力用於現場運轉維護,幾乎100%電力都供電到全國。
清水地熱九號井埰全流式發電機組,為重要學術研究場域。圖片來源:蘭陽地熱公司
蘭陽地熱公司董事長高成炎表示,在日本推動「溫泉蒸氣發電」的渦輪葉片(Turboblade)公司負責人林正基(Hayashi, Masamoto)六年前來台演講,他隨即向他聯繫並取得TFT設計草圖,再由大同公司、豐兆航太、蘭陽地熱公司、共同製造研究完成這個發電機組。他很高興當年的演講變成一項事實,可說是「美國理論、日本設計、台灣製造、推廣」的成果。
土地合約待解決 宜大:研究才剛開始 仍待長期追蹤
清水九號井在2015年就成功發電,卻到2019年4月才成功併網。林子淵解釋,要有穩定的輸出讓電力的相位、頻率、電壓都配合電網才能成功,國內團隊已經找到突破性技術。蔡國忠表示,併網一旦發生問題,可能影響三星地區用電,這是非常謹慎的過程。
不過,清水九號井案正面臨一個難關,與宜蘭縣府簽訂的三年學術研究合約,明天就要到期,今天的記者會可能是「畢業展」。高成炎轉述昨晚得到的最新訊息,宜蘭縣府已表明會延約,但還不知道會延多久。
宜蘭清水九號井成功併網,成為學術研究併網首例。攝影:陳文姿
蔡國忠表示,這是台灣唯一可供地熱學術研究的場域,完成併網只是起步而已。接下來還要進行可靠度分析,看實際運作的狀況,例如水量減少時會有什麼問題、下雨會不會讓水量變大、因應機制是否順利啟動等。此外,該處有500瓩到1000瓩的潛能,他希望從150瓩再進一步擴充機組,而機組擴充,所有的線路也要更動,這是一個長期的研究,希望計畫能持續下去。
蔡國忠說,目前有台大、宜蘭大學的研究生在此研究。台灣地熱從1993年清水地熱關廠至今停滯近25年,直到去年泓泉溫泉地熱再度發電,學術界與實務界都面臨人才荒。
出席記者會的民進黨籍立委賴瑞隆表示,根據研究,台灣地熱蘊藏量達25.4GW,相當於9.7座核四廠的總發電量,其中宜蘭約7.4GW、花東15.1GW、大屯山2.9GW。地熱是穩定的能源,政府應協助民間加速推動,作為再生能源的另一個選項,讓台灣能源更加多元、自主。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