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預告/紀錄/媒體報導

活動紀錄
活動紀錄
2018.11.07
[紀錄]當糧食遇上能源 銀川有機生活營
當糧食遇上能源 銀川有機生活營   二種生命必須能量:食物、能源   食物與能源是人類存活的兩大依賴,身為能源生產者,我們一直與糧食生產者保持著密切的合作與互動。   「銀川有機農場」位於花東縱谷中間的花蓮縣富里鄉,是六十六戶農民參與的農產品生產合作社,自2013年前起,每年為農友、鄉民及學生舉辦「銀川有機生活營」。2017年農場主人的一個邀約,我們連續兩年參與其中,同時也造就合作社與合作社之間的社間合作。   (銀川有機農田稻浪)   學習和地球共好 有機生活營   有機生活營以闖關的形式組成,每一關一個主題,各30分鐘,都完成的人可兌換有機十穀粉及米製點心,並當場享用好吃的油飯、米粉、蘿蔔糕湯等米製美食。活動規模年年增加,2017年11月參與人數超過400人,2018年11月則高達750人;活動日數也由一天增加為兩天。   我們負責的主題是「節能省電」,準備課程是一大挑戰,要設法在相較平常1/3短短的時限內完整表達,讓農友鄉民們能了解、讓小學生能聽懂,還不能枯燥得讓台下眼神放空。於是簡報從為什麼省電談起,認識台灣的能源現狀,了解一度電和一度水各是什麼,看看夏季用電最多的家電前三名,介紹節電妙方,最後以歡樂的有獎問答結束。希望在緊湊的30分鐘,打動大家一起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開始力行節電、發展綠能!   (在米倉中開講)     現場利用農場的各個角落佈置不同的主題教室,參與活動者分組在各關之間走動。我們的關卡由三位參與的伙伴輪流上陣。站到台上,才知道除了內容,更大的挑戰是面對不同的聽眾,該如何微調肢體、音聲的表達,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面對低年級學生,怎麼樣能快速把艱深的內容,改成平易近人的知識。面對農友,還要不經意地冒幾句台語來拉近距離。談到台灣空汙嚴重,受PM2.5紫爆威脅時,在座的,不論大朋友還是小小孩,都紛紛回應:花東縱谷是全台僅剩的清新空氣,要好好珍惜。   (簡報:台灣用的電是怎麼來的)     有機生活節主題逐年拓展,因為除了照顧土地之外,還必須有更多行動來拯救這顆藍色星球。今年的其他主題還包括「種樹救地球」、「塑膠對環境的傷害」、「有機農業的水田生態多樣化」等,各有相關專業的講師負責。我們也把握輪流站關的空閑到不同關卡聽講,發現各有各的特色,不禁讚歎:大家都好棒!   東部反對太陽能連兩件 為什麼?   2019年初在東部,先後發生了兩件當地居民反對太陽能的事件。先是1月在花蓮鳳林,接著是3月在台東知本溼地。探究之後,就會發現兩者的共通點,都是   1.開發預定地的自然生態豐富   2.開發面積大(各為66及160公頃),以及   3.由少數外力(財團、政府)主導。     花蓮鳳林兆豐農場的園區有多種保育動物類棲息,知本濕地甚至被國際鳥盟選為「重要野鳥棲息地」,大規模開發造成勢必形成衝擊。   居民也擔心「太陽能面板要每月用強酸清理,廢水污染(正確:只需清水沖掉表面灰塵)」、「面板有毒(正確:模組被玻璃表面密封,不會流出,更不需用到塗料。因應20年後面板除役潮,回收系統也正在逐步完備)」、「面板會反射產生光害、導致昇溫(正確:太陽能板為了盡可能多吸光多生電而不斷進化,現有面板極少反光,當然也沒有昇溫問題)」。   (農友鄉民專注聽講)   真正的能源轉型 實踐在「在地」 紮根於「溝通」   這些顧慮固然是不實謠言的影響,但也可以察覺到,缺乏和「在地」的溝通、彼此間理解與信賴的構築,讓有諸多優點的綠能仍滯礙難行。至今政府、外來財團主導開發時,往往來得又大又突然,缺乏討論的「由上而下」模式,便成為屢屢引發衝突的原因。或許有機會雙贏的提議,在不信任下無法產生任何折衷方案,甚至引發後續長期對立,真的很可惜。      我們主張電力「地產地消」,花最多心力在推廣教育,不僅是因為明白「人」才是能源轉型的起點與終點,也因為深知「根紮在地」的行動才會長久。一座家屋裝置太陽能,發的電可以提供附近社區許多家戶用電,可以讓鄰居感受到太陽能的能量、可以意識到能源轉型的可為,可以影響更多人參與行動。   回想生活營當天,農場四週滿滿稻浪隨風搖擺。透過糧食生產者,我們與更多人相遇,在大家心田裡種下一顆顆綠能種子,期望有一天悄悄發芽並不斷茁壯。   (2018年參與的孩子們)
活動紀錄
2018.09.14
[紀錄]創能節能 缺一不可 拜訪DOMI綠然
創能節能  缺一不可 ──拜訪DOMI綠然     炎炎的夏日午後,我們來到DOMI綠然位於復興南路二段的辦公室。辦公室不大但很有回到家的溫馨,開放的空間讓人與人沒有隔閡;會議室前有一個小小的桌子,桌上擺著綠然開發的系列節電產品,以及他們對大自然的承諾:「把樹種回森林」。   綠電合作社主要業務在屋頂太陽能板的建置,不僅是創能也是另類節能。而DOMI綠然則是在協助企業做節能規劃,教導他們如何輕鬆節電,此外也積極參與社區推廣活動;近年來更與各地方政府一起,協助經濟弱勢的家庭更換LED燈,這些年已服務約3,200家戶。大家有志一同,因如此有了此次的拜訪。   (參訪DOMI綠然能源)     創辦人之一的胡德琦Tammy說,當初會創辦DOMI綠然,起緣是有了孩子之後,開始去了解自己把孩子帶到什麼世界。大女兒出生在北京,當時北京的天空時常霧霧的,一整年看不到幾次藍天;人,生存的最基本權利不就是「陽光、空氣、水」嗎?於是她決定帶著家人,回到濶別以久的台灣高雄,她出生、長大的地方。   回台灣後,她發現台灣的空污問題其實也不小,直到有一天,她帶著剛出生的二女兒出門。在過馬路等紅綠燈時,綠燈一亮,機車全數加油揚長而去,空氣中留下濃厚的汽油味。機車的排氣孔高度正是娃娃車的高度,當下的她沒多思索,抱起女兒拚命狂跑,她只有一個念頭:為何小小的孩子要吸到這個,不是她製造,卻是她要承受的不自然味道?正因如此,她清楚而堅定確認,該用自己的力量去留下適合孩子們生存的環境,「DOMI綠然」於焉誕生。DOMI在拉丁文是『家』的意思,希望公司所有的想法與作為,都是從對家人的愛出發。   (節能創能雙璧合一,推動能源轉型!)     綠電合作社主要致力在促成「我們不只是能源使用者,更可以成為能源製造者」的未來;DOMI綠然則是著重在,覺察我們每天生活當中,有哪些能源是不小心被浪費而不自知。他們協助企業或家庭找出吃電大怪獸,並教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他們不只提供節電的產品,還協助環境規劃改造、領導工作坊,幫助大家都能輕鬆在生活中做運用,而不只是會呼口號而已。   成立5年左右的公司,還提供了許多年輕學子在踏出校園前實習打工的機會。拜訪當天,文化大學老師即帶著年輕的同學一起來參與討論,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參與現在最熱門的課題──「節能減碳」。   (B型企業DOMI)     要照顧我們發燒的地球、要成功能源轉型,「創能」與「節能」缺一不可。這些想法,這一代的我們有責任努力實現,也有責任好好將交棒給下一代。
活動紀錄
2018.02.02
[紀錄]台灣綠電合作發! 記者會
台灣綠電合作發! 記者會   吾家有子初滿月 彌月派對也是學   主張綠能合作社創立時,以屋頂型太陽能建置為初期目標,努力了一年之後,終於完成合作社的第一座太陽能屋頂,並開始發電、售電,我們命名為「天空1號」。   2016年12月初,經由社員的介紹,我們與苗栗頭份民宅屋主開始溝通。多次討論、釋疑後,2017年2月底決定簽約合作。然而在設計圖畫好之後,卻得知法規即將變更,太陽能板高度由3米增加到4.5米,為了讓屋主一家有更好的使用空間而重新設計,卻不料新法規卻等了好久才公告……各種狀況讓天空1號花了一年才被孵出。如同母親懷胎十月的辛勞、小孩平安滿月的不易值得被慶祝一般;我們也思量著,想把一年跌跌撞撞的歷程、第一階段上軌道的喜悅和更多人分享。   「辦個記者會吧!」這個主意一出現,大家同聲叫好。不過發電容量僅10kWp,連玲瓏都稱不上,迷你勉強沾上邊的天1寶寶,要開記者會似乎是癩痢頭兒子自家的好?且大夥缺乏相關經驗,只能一邊想像、一邊抽空準備。在一次次討論、修改、再討論的過程後,完成場地商借、新聞稿撰寫、記者與來賓邀請。   (綠電合作社記者會)     如何讓與會者也見見主角的天空1號?空拍影片的想法浮現,並決定放入懷孕期間照片:2016年12月初首會屋主、2017年12月初開工、12月底併聯台電電網等等。4分鐘影片記錄的不只是天1的誕生,也是新手父母學習的歷程。   天1雖小 意義不小   終於到了記者會的2018年2月2日,此情如是在一般公司,大概會是上下分明,工作人員忙進忙出,高層只管發言;此景換到合作社,當天工作人員與理監事一早便到場合力佈置,因為理監事只是社員但多了代表身分。民主制度中的代表,常被誤認為可擁有額外的權力地位,但其實應是承諾了更多付出與投入。忙碌身影交雜著彼此談笑聲,在緊張卻不失歡樂的氣氛中迎來了開場時刻。   來賓一一表達祝賀之意,也說出各自在10kWp迷你天1上看到的價值。台灣對能源議題常陷入出口爭論發電問題怎麼解決,卻忽略了大眾出力參與機會的不足,而合作社提供了起而行的途徑;天1誕生為公民實現能源轉型,增添了多元作法與可行性。   (專注筆記的記者們)     人力資源是能源轉型的根本資產,而合作社重視人的參與,並以自助、自主、民主、平等、公正、團結為基本價值。此六點不僅是昭示組織運作的理想,同時更是成熟民主社會公民應有的態度。以合作社型態,號召大眾作為社員而非股東,促成天1誕生,同時也是在默默進行民主社會的培力。   回首來時 信念更堅    接著到了壓軸,也就是介紹合作社、介紹天空1號的時間。大家一同看著影片,片中有屋主一家用滿足笑容,揮手送空拍機環繞屋頂太陽能的片段;有多次造訪與屋主建立共識、場址環境評估、硬體與設計施工……時的照片。   影片中未被訴說的過程點滴,也悄悄地在工作人員的記憶中甦醒。屋主不只是房東,也是綠能之路上的夥伴,必須搭一個堅固的支架,也希望創造對一家人實用的空間。想支持本土產業,堅持使用台灣生產的太陽能板,但建置成本該如何兼顧……想做的事好多,因此要仔細算算建置費用與效益評估。在歷經本益比考量、合作社理念的再確認的同時,還要將厚厚一疊文件送進能源局與台電,這段期間與這兩個單位來往及進程,冷暖在心頭。這一年走來並不輕鬆,但我們更確立了自己的信念與堅持。   (一步一腳印,期待台灣早日能源轉型)     記者會最後,我們提及了新手父母的期許與今後目標:讓能源的使用者也能成為「綠能的共同生產者」。希望台灣在2025年,是人人可以選擇購買不同電力組合的電力自由市場。   一位與會來賓總結時,笑著對大家說:過去代表部會參加記者會,多是為了解決衝突,氣氛總是很緊張。而這次記者會好開心,彷彿是一場慶賀!
活動紀錄
2017.12.20
[影音]台東發展綠能合作經濟論壇(20171220-自從六輕來了)
  在「台東發展綠能合作經濟論壇」中,為大家介紹「開一條服務的新路徑  合作社型的公民電廠」。    原文連結      台東發展綠色合作經濟帶動青年返鄉安居樂業 (黃淑德理事主席) 自從六輕來了 2017/12/22 【台東發展綠能合作經濟論壇】 時間:2017年12月20日(三) 地點:台東美術館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寶桑教育基金會 ※ 活動詳情: https://goo.gl/qgzy8z ※ 講師簡報資料下載: https://goo.gl/oiCTUo ※ 各講者直播片段:   主持人:饒慶鈴(台東縣議長)   【追求百分百綠能部落之願景與實踐經驗分享】 胡進德(達魯瑪克部落主席) https://youtu.be/x804WwvrEso 李張力元(台東縣原住民東魯凱文化教育協進會理事) https://youtu.be/JDcJS895zRc 綜合討論 https://youtu.be/ylj-QpL9xww   【發展台東「綠色合作經濟」帶動青年返鄉安居樂業】 黃淑德(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 https://youtu.be/5cUQaN7Qm9c 吳松霖(濁水溪綠能生產合作社共同發起人) https://youtu.be/7mhdQZn4NJI Cegaw Lrakadrangilra(達魯瑪克部落青年團團長) https://youtu.be/hso6lebWHpY 綜合討論 https://youtu.be/_e193N_8IO0   【台東綠能怎麼發展?大家談】 高茹萍(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https://youtu.be/Tfdj71DkioA 李偉俊(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https://youtu.be/HzDWqPE8VR8 吳行立(台東專科學校電機工程科教授) https://youtu.be/tPEt4CU3Gsk 陳孟炬(台東大學應用科學系教授) https://youtu.be/iaoOUJn80qM 綜合討論 https://youtu.be/sPEklUA2H9Q   【對台東縣發展綠能經濟地方自治立法之想像與期許】 陳秉亨(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 https://youtu.be/NT6vTcBIvQM 劉炯錫(台灣環保聯盟台東分會會長) https://youtu.be/VYdLB4F5ujU 吳松霖(濁水溪綠能生產合作社共同發起人) https://youtu.be/VyTKbvPUmhE 綜合討論 https://youtu.be/PQtFtkX1avI   【台東縣發展綠能合作經濟之戰略與願景】 鄭正鈐(新竹市議員) https://youtu.be/QVMX-sshCiQ 饒慶鈴(台東縣議長) https://youtu.be/hk8J5Ec9CAw 綜合討論 https://youtu.be/1VD0VPcYxf8    原文連結 
活動紀錄
2017.09.11
[影音]雲林綠能合作社工作坊(20170911-自從六輕來了)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合作社的精神,能源是第二波共同購買運動,大家來談談可以一起做的事情。    原文連結      公民電廠「綠主張綠電合作社」實踐經驗分享-黃淑德 自從六輕來了 2017/9/22    雲林綠能合作社工作坊直播--能源轉型靠自己   公民電廠「綠主張綠電合作社」實踐經驗分享   講師:黃淑德(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   https://fpccgoaway.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html    原文連結 
1 2 3 4